網頁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學人》精選:改善貧富不均的政策建議



國貧富不均再度擴大!是時候減少對富人的補貼,增加對年輕人的投資了。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平均所得在五年內首度止跌,而貧窮率也停止上升了。這似乎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力量是足夠的,至少足以穩定一般人的收入水平了。


但復甦的背後,有一點值得令人擔憂。經濟成長的果實絕大部分都歸屬於總人口當中的極少數富人:經濟復甦中,95%的成果歸屬於前1%的富人,這些前1%的富人的收入占全國總收入的比例創下本世紀歷史新高。本來在富裕世界中所得分配最不平等的美國,變得比以前更不平等了。

對於這樣的趨勢,也不需要像平等主義者一樣過度擔憂,因為適度的分配不均等對經濟體其實是好的,創造了人們辛勤工作、不畏艱險,追求致富的誘因。然而,近年來社會的收入集中於富有階層的現象,不管是政治上或經濟上來說,都已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傷害。政治上的顧慮來自於憤怒的民粹主義(populism)。美國民眾倒不至於要求把富人送上絞刑台,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民的不滿正在擴大。像是民主黨左翼人士批評經濟學家Larry Summers過往對華爾街的應對態度太軟,導致Summers在輿論壓力下被迫退選美國聯準會主席。
Larry Summers - Caricature
Larry Summers的政治漫畫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正暗示著經濟體的「無效率」。美國政府對那些所謂「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進行過多的無形補貼,讓這些銀行家得以享有不相稱的超額報酬。而且高度偏斜的所得分配型態,如果持續下去,將轉化為下一代的「機會不平等」,如此一來將拖累長期的經濟成長。以上所述,在現今似乎已經成為現在進行式:富有家庭的小孩和窮困家庭的小孩間的成績差距相比25年前已經擴大了30-40%。假如我們假設個人的天賦、才能的分配型態在兩代間不會變化太大,以上的數據就暗示了在這個時代中,富有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因其經濟和社會地位所能獲得的利益,遠比其他世代還要高。美國世代間社會階級流動程度,在統計數據上已經落後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了,美國社會的階級流動,已然停滯。

不要再補貼富人了,幫幫年輕人吧!

許多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因素,例如科技的快速變遷、經濟的快速全球化等,這些結構性的因素由來已久,而且看來還會持續下去。George Mason大學的Tyler Cowen教授認為很快地人們將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擅長與現代化機器相配合的勞動力,另一種則是被現代化機器取代的勞動力。前者將會成功,後者則只有宅在家打線上遊戲的份。

許多美國政治人物擔憂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幾乎沒有人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方案。民主黨偏向左派「鎮靜劑」式的政策解法,例如提高最低工資、對富人課以更高的稅率等。而更多的共和黨人,則是單純否認這個問題的存在

分配不均的問題並非政府政策不能碰觸的部分,但提高最高級距的所得稅率也不是唯一或最好的政策方法。一個二合一、兼採左右二派觀念、目標在於降低補貼富人和增加投資年輕人的政策是更好的。

shrink
貧富差距擴大可能是政府無效率的結果

所有對於政府獨厚富人的政策批評都應從檢討預算開始,美國的稅則充滿太多偏厚富人的政策扭曲,從未上市股權的逃稅漏洞房貸利息抵減(巨額補貼買豪宅的人)等。一個簡潔、扁平化、無稅賦減免的稅則結構會更有效率、更能改進現狀。大刀闊斧解除管制也是一個選項,美國許多利潤豐厚的職業的進入門檻,都被許多無意義的法規限制了(想想醫生與律師吧!)。

投資年輕人應該要著重在早期的教育。改善孩子的學習遲緩,學前教育是關鍵的第一步,而美國在這一塊更是先進國家中的落後者。根據OECD的資料,美國四歲孩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僅在38個先進國家中排名第28名。Obama總統有意推動全面學前教育計畫,細節雖不完美,但就政策目標而言,是連共和黨人都應該認同的。要做到結果上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美國應該讓(社會階級流動的)機會廣泛的散佈,畢竟一個無人伸出援手的社會,是不會有太多希望的。

本文為經濟學人文章,由陳亮言編譯。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586578-americas-income-inequality-growing-again-time-cut-subsidies-rich-and-invest?fsrc=rss

封面圖片取材自:http://www.michellehenry.fr/poor.htm



透過FB專頁訂閱本站文章:追蹤《中間偏左經濟學》專頁
透過Google+訂閱本站文章:把作者 +陳亮言 加入社交圈
透過RSS訂閱本站文章:複製以下網址至您的RSS閱讀器
http://centre-left-economics.blogspot.tw//feeds/posts/default
對財經時事有問題嗎?寫信給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