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許多讀者的來信詢問,來信的讀者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服貿協議的內容。本站曾經寫過服貿主文的導讀,當時提出主文中有四大隱憂:
一、服貿協議沒有禁止雙方政府補貼,可能衍生後患。
二、現有的服貿限制措施不因服貿協議生效而作廢,而且也沒有規定逐步降低的時程表。
三、遭損害時僅得請求磋商,並沒有規定對方要在幾日內展開談判。
四、想修改條款,要等三年,要雙方同意,要補償對方業者到滿意為止,才能修改或撤銷。
主文就已經充滿隱憂了,更何況附件一:兩岸服貿特定承諾表才是整個服貿協議的重點。
要整理這個表格,讓大眾能看得懂,真的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過拜太陽花學運之賜,許多熱心人士貢獻心力,例如批踢踢網友MarsZ5就整理了兩岸服貿特定承諾表,非常的清楚,可以很方便的比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們才能看得更遠。
因此奠基於MarsZ5的版本(他標的是Fumao V2),本站再盡一份心力,把經濟專有名詞替換掉成白話,加上註解,修改出第三版:《簡明兩岸服貿特定承諾表》(Google Doc版)
大致上看起來像截圖這樣:
直接用Google Doc看的話,可以同時按下Ctrl鍵和+鍵或 - 鍵來調整版面大小…
Google Doc版可以匯出為Excel檔,另外也提供PDF檔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8Eo724DWZp7NE1MYnpzaVR2M1E/edit?usp=sharing
這個表只能說是把特定承諾表變得更好懂而已,至於哪些產業會受到衝擊,衝擊程度又有多少?這版服貿通過的經濟後果為何?這牽扯到該產業的中資會不會來台?來台投資多少?來台投資的是實體廠房設備投資還是來台灣設個公司來炒房?而該產業的台商會不會赴陸投資?投資多少?是台灣的店繼續留著,往大陸再擴張?還是把台灣的店收起來然後去大陸開店?
以上這還只是考慮兩岸企業主資本移動的情況…各個產業的兩岸白領階級、管理人才、「師」級的專業人才(會計師、建築師、資電工程師、醫師…等)這些勞動力的跨國流動會怎麼流?台灣和中國,誰會是這場服貿戰爭中的人才淨流出國?當一個經濟體處在一個人力資本淨流出的狀態,會如何衝擊到經濟成長?
要能準確預測服貿發生的經濟後果,首先對每個產業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行,才能進一步去分析推力與拉力,最後才能預測哪一國在哪一個產業會傾向實體資本淨流出、人力資本淨流出。
如果未來貨貿通過,你還得考慮貨貿和服貿的交互作用。
以上,就是對於服貿通過後,會如何影響經濟的分析框架。
雖然筆者以一個經濟人自居,但我必須承認對於產業現況的掌握,即使是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也未必會比身處於該產業的人看得更精準。
一個經濟人不應該對自己沒把握的事情做出斬釘截鐵的判斷,一個學經濟的人要做的是提供一個分析的框架,一個正確的經濟邏輯,讓身處於該產業的人去做思考。
回歸到本站創立的精神,《中左》想做的事,不過就是把政府蓋在服貿協議上的迷霧(艱深的法律用字與經貿專有名詞,藏在條文但書裡的陷阱),一層一層的撥開罷了。
希望這個簡明版的《兩岸服貿特定承諾表》可以讓讀者們知道政府給了什麼?又拿回了什麼?然後,基於《中左》所建議的分析框架:你所處的產業會是實體投資的淨流出國還是淨流入國?是人力資本的淨流出國還是淨流入國?你是企業主還是受僱者?用你的經濟直覺去思考,然後再做出對你自己最好的決定。
封面圖片取材自:http://ngoview.pts.org.tw/2013/08/blog-post_20.html
透過FB專頁訂閱本站文章:追蹤《中間偏左經濟學》專頁
透過Google+訂閱本站文章:把作者 +陳亮言 加入社交圈
透過RSS訂閱本站文章:複製以下網址至您的RSS閱讀器
http://centre-left-economics.blogspot.tw//feeds/posts/default
對財經時事有問題嗎?寫信給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